一生一芯预学习阶段-科学提问读后感
背景
一生一芯项目预学习阶段的第一个任务:如何科学地提问 | 官方文档 (oscc.cc)
提问之前
原文链接:
在成长过程中,我基本上一直很享受像这个章节中提到的这样,从各种已有的文档中搜寻问题的答案,最典型的来源包括搜索引擎和书籍等。尤其是初中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计算机以后,每次折腾它,遇到问题、搜索问题的答案、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可能还会有新的问题,如此多次迭代搜索-解决的过程,最终把问题解决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后,我能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但是当我这次读到这个章节的时候,我回忆起以前一些相关的经历,并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这种很适合技术探索的行事风格,在我开始第一次恋爱关系的时候,受到了来自当时女朋友的一些挑战和质疑。当我们出去旅行,来到一些陌生的地方需要找路线或地点时,我会习惯性地经常打开地图,低着头闷声研究起来,多数情况这种情况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是有少数情况,这种做法在效率上没能满足在一旁的女朋友的需求,因此她会迫不及待地希望跟周围的人直接去问,并对我这种低头闷声研究,看起来好像是不太敢去问路的表现有些嗤之以鼻。
我之所以还能回想起来这种场景,是因为当时的我对此还是深感困惑的,我感觉到我一直引以为傲的探索精神和习以为常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受到了质疑,连带着感觉我的性格被亲近的人贴上了内向、害羞甚至不适应社会的标签。
当然,后来我不再为此而困扰。一方面是因为我分手了,重新回到单身状态后,我可以一个人按照任何我想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很少再有这种冲突出现;另一方面,我认为相比于我当时谈恋爱的那几年,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有了更长足的发展,各类工具比以前强大、好用了很多,借助互联网和各种APP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已经变得再平常不过,大家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接受程度有了显而易见的提高,因此我的这种习惯不再像当年一样显得有那么一点小众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确实会有那么一些情况,直接找人问会比自己使用工具去检索效率高很多。所以这次我读到这里,真正想思考并得出结论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是应该一以贯之得使用先搜索尝试解决,将求助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还是应该在生活中的某些场景下放弃这一套,改为直接开口问,做伸手党。
按照辩证法的思想,理论上来讲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技术领域的问题,继续沿用这种先自行搜索解决的方案;而对于某些特定的场景,使用直接开口发问的方案。一开始我想到这里觉得这个结论没有什么问题,正如辩证法可以套用到的其他很多问题一样。
但是再仔细一想,这个结论在实践中,可能会面对人性上的一些挑战。众所周知,人都是喜欢偷懒的,技术人员也不例外(且可能更甚)。当一个人在生活中尝试过了做伸手党的高效率、无痛苦,并屡次实践强化了这种可以自己不做任何工作就从外部获得答案的信念后,恐怕难免这种信念不会扩散到技术问题的解决中。长此以往,恐怕是不利于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拿动物狩猎来类比的话,长期被饲养在动物园的动物,习惯了饲养员的投喂后,他们的狩猎技能大概率是会退化的,除非他们一辈子都待在动物园里被投喂,否则这种退化显然是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的。
别动辄声称找到 Bug
就在阅读这段的前几天,我恰好冲动做出了类似的事情。当时部署完kiali后发现CRD没有默认随helm chart安装,我未经过深入思考地立即想到可能发现了一个bug,于是立即三下五除二fork、修改、提了PR。虽然当时也有过一丝丝怀疑,但是由于懒惰,不想深入研究了,想着不管是不是,先提了再说,不是的话大不了被拒绝。
found something weird when installing kiali using helm · Discussion #5398 · kiali/kiali (github.com)
搜索&提问
其他对我有启发的点:
-
全部小写也好不到哪去,因为不易阅读。Alan Cox 也许可以这样做,但你不行
-
告诉黑客们你认为问题是怎样造成的并没什么帮助。(如果你的推断如此有效,还用向别人求助吗?),因此要确信你原原本本告诉了他们问题的症状,而不是你的解释和理论;让黑客们来推测和诊断。如果你认为陈述自己的猜测很重要,清楚地说明这只是你的猜测,并描述为什么它们不起作用。
核心:共情(基础是经历)。或者自我修炼。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